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石楼 > 石楼概况

石楼概括

石楼县政府 www.sxshilou.gov.cn 2018-06-04 09:48 来源: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放大 正常 缩小

石楼位于晋西,东依吕梁山,西濒黄河水,南、北、东与隰县、永和、柳林、中阳、交口县毗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从四缘到境内,山环水抱,川错垣间,沟壑纵横,梁峁起伏。现辖4镇5乡134个行政村,总人口11.3万人,总面积1808平方公里。

  石楼历经苍桑。夏为鬼方,商乃沚国,春秋称屈邑,西汉名土军,北魏置冷西,隋初改石楼。(《隋史•帝纪二》有文记载:隋文帝驾次通天山,见山体自下而上“石叠如楼”,不禁连声赞叹。缘由于此,通天山就改为石楼山,吐京县也就更名石楼县,并且一直沿用。

  石楼县人民政府1945年9月28日在李家寨成立,先后属晋绥边区吕梁四专署、晋绥九专署、晋南行政公署。1949年10月1日改属汾阳专署。1951年3月改属临汾专署。1971年划归吕梁地区至今。

  石楼地形东高西低,其图形像似一个汉魏摩崖石刻的“人”字。西面,自天际滚滚而来的黄河水,从“人”字一撇的外沿擦岸盘纡而过,意象苍古,显示着历史的曲折与遥远;东边,苍茫叠翠的通天山,恰由“人”字一捺的锋刃处蓄势努起,精华蕴籍,汇聚着山川的灵气与魅力。

  石楼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隶属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不朽文明。尤其是“构木为巢”和依土而建的古窑洞,更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方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划时代的变革。在我国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殷商时期,石楼是方国之一,《周易》爻辞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述。现被史学界公认的“石楼类型的殷商青铜器”,就是这一时期石楼古老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石楼,西汉时期就已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建县史,演绎出了几多苍桑,几多厚重,几多辉煌。

  石楼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神奇的故事。是华夏始祖有巢氏的诞生地,是周代贤相姜太公的养育地,是“唇亡齿寒”成语的发生地。这里有神奇的物产。屈产名泉,声播遐迩;晋马龙驹,骏健一时;贡品红枣,名扬华夏。这里还有大自然的神奇杰作。山川形胜,钟灵毓秀。尤其是被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命名的“黄河奇湾”,更是万里黄河九十九道弯中最美最圆的湾,融雄奇婉约于一体,是难得一睹的天然美景。这里更有人类的神奇创造。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神奇的就是古建筑和青铜文物。殿山圣母庙内戏台是吕梁山麓唯一的元代戏台,也是国内目前已知的元代戏台最小实例。出土的300余件殷商青铜器,一级文物56件。极具代表性的龙形觥最为珍贵,属稀世孤品。“石楼这个地方实在神奇,值得考究”,是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的真切感言。

  石楼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片热土自古就不乏正义斗士和先进人物。近现代以来,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石楼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雄迭出,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牺牲。特别是作为红军东征的首战地、主战场,这片热土不仅洒染着毕士悌等东征将士的鲜血,更留下了一代伟人战斗的足迹。毛泽东主席就曾三次率部转战于此,在石楼的7个村庄战斗和生活过19天,指挥了东征中至为重要的关上和蓬门战役,召开了东征期间规格最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晋西会议,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

  石楼是一片绿色的土地。全县宜林面积130万亩。已完成退耕还林67.8万亩,杏林48.8万亩,红枣林27.2万亩,核桃林16.5万亩。是山西省退耕还林面积最大县、山西省人均经济林面积最大县。森林覆盖率已达19.8%,林木绿化率达46.5%。全县境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天蓝地绿,山青水秀。

  石楼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境内资源丰富,探明有储量53亿吨以上的煤炭,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煤层气)以及石英岩、紫砂陶土、石灰石、硅、矿泉水等多种矿产资源,沉睡千年,尚未规模开采。石楼传统农耕文明特色明显,农副产品品种多、品质好、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随着“三纵两横一循环”公路网的开通或升级改造,特别是山西中南部铁路出海通道过境石楼及其客运站和集运站的开工建设,连接山西与大西北的石清黄河大桥的竣工通车,山西西纵高速、霍永高速石楼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工建设,石楼区域劣势的瓶颈制约即将打破,发展潜力日益凸显。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发扬“不怕艰苦,不甘落后,不屈不挠,不断进取”的石楼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今天的石楼蓄势待发,崛起的曙光正在来临。

  厚重英雄的石楼,迎来了转型跨越、全面起飞的崭新时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