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加快转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场发布会,同时也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专场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我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把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作为我省未来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赋予高等教育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省教育厅将以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为抓手,以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推动全省高校积极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学研究、有组织社会服务,为我省加快推进“两个基本实现”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支撑力。深入推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坚决撤销100个左右低质错位学科专业,布局新增100个左右新兴急需学科专业,改革重塑100个左右面向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力争高校应用型学科专业占比达到65%以上,实现对我省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抓布局优化调整,着力增强高等教育适应力。加快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博士学位授权高校创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支持其他高校秉承“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提升办学层次,增列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
抓内涵建设,着力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高等教育百亿工程3年投入100亿元,直指高校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立德树人、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科技创新、治理能力6个方面20项行动,重点支持学科专业、科技平台、人才团队等内涵发展要素,力争在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建设高校“保二争三”、建设学科“保三争五”目标。
抓有组织科学研究,着力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实施基础研究领先制高计划,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重组3—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塑高校重大科研平台体系,布局一批省级重点科学与技术研发平台,推动高校将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等面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实施高校学术团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组建创新团队,赋予团队负责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
抓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增强转型发展服务力。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引导师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效应。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园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催生一批高校高新科技企业。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表示,高等教育百亿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省教育厅把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作为振兴高等教育的抓手,统筹谋划、周密安排,全省高校积极响应、有力组织,目前工程稳健起步,并已产生初步成效。一是高标准出台“1+3”政策文件。“1”是印发《山西省高等教育百亿工程实施方案》,“3”是出台“百亿工程实施办法”“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办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个配套文件,明确了百亿工程实施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为百亿工程务实高效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是高规格建立抓落实工作机制。省级层面建立了分管副省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对工程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监督落实;省教育厅作为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落实工作机制,成立了工作专班,负责工程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等工作。三是高质量论证高校实施方案。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各高校按照“一校一定位、一校一特色、一校一方案”的原则,完成了行动方案编制。为使各高校行动方案更科学合理,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专项论证。目前,33所高校行动方案已全部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论证。四是高效率推进工程项目落地。工程一起步就聚焦人才引进和平台搭建。在高端人才团队引育方面,全省高校1个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团队入围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一大批高端人才加盟我省高校。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山西大学牵头组织成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太原理工大学参与重组的智能采矿装备技术、金属成形技术与重型装备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山西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了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在科研项目承接方面,全省18所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4项,占全省获批项目的95.8%;在服务地方需求方面,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进展。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聚焦百亿工程目标,以人才为引擎、平台为载体、成果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创新工作举措,务实、高效推进工程实施,为我省加快推进“两个基本实现”奋斗目标贡献教育力量。(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