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公益事业 > 脱贫攻坚(已归档)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 巡礼三晋·脱贫攻坚篇】脱贫攻坚 山西交出优秀答卷

石楼县政府 www.sxshilou.gov.cn 2021-06-28 10:22 来源:山西日报 放大 正常 缩小

  这是我省减贫史上前所未有的8年——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山西交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优秀答卷。

  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两次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危房改造让居住条件焕然一新,‘雨露计划’减轻了学费负担,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石楼县裴沟乡马家山村薛虎平谈起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和全国一样,开展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为稳定解决群众温饱、改变贫困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苦干实干,攻坚克难,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1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到2020年年均增幅23.9%。
  ——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190万脱贫人口喝上了安全水,47.2万搬迁人口全部迁入新居,33.3万户农村危房完成改造。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变化。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生态扶贫为三晋大地增“颜值”,为脱贫群众鼓“腰包”。完善提升“五有”机制,特色产业成为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硬支撑”。光伏扶贫收益贫困县贫困村全覆盖,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方兴未艾。
  ——贫困地区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整顿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选优配强、集中轮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走出一条山西特色减贫之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把精准方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根本在于全省上下尽锐出战,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五级书记抓扶贫。坚决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省委组建督导组,专项巡视“回头看”全覆盖。凝聚起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精准方略贯穿全过程。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群众评价精准扶贫政策,点到了穴上、帮到了根上、甜到了心上。
  ——问题导向推动工作大提升。我省把破解难题、推动工作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通过进村入户发现问题,追根溯源抓住症结整改问题,从严从实解决问题,以问题整改牵引整体工作不断提升,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决战过程中。
  ——强化投入提供硬支撑。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扶贫投入。各级财政扶贫投入1211.45亿元,贫困县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296亿元,扶贫小额信贷254.7亿元,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交易资金147.25亿元,定点帮扶230.58亿元,社会扶贫58.04亿元。
  ——凝聚力量奏响攻坚大合唱。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三位一体”大格局。
  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6年来,宋俊杰一直坚守攻坚一线。在今年5月份的驻村队伍轮换中,他继续选择了基层,扛起了乡村振兴的重任。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我省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政策,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天镇县通航粮贸有限公司保底价收购农户的红芸豆,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目前公司业务辐射全县8个乡镇27村,带动脱贫户1015户,户均增收8000元。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成果。我省出台《关于健全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夯实产业扶贫基石,有效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乡村振兴从环境整治抓起,乡宁县管头镇以创建“三盆花微花园、两棵树微果园、一畦地微菜园”为抓手,实现了家里门外净起来、房前屋后绿起来、庭院环境美起来,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新时代,新征程。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故事1【产业扶贫】
  小木耳长出“致富花”
  6月,地处吕梁山中段西麓的中阳县车鸣峪乡神堂峪村,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凉爽宜人,风光正好。村里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在黑木耳大棚里忙碌着,有的在给木耳喷水降温,有的在采摘木耳。在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村民闫爱生,他讲述了自己依靠种植黑木耳脱贫致富的故事。
  今年60岁的闫爱生,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村里没啥产业,除了种地就是打工,他养过牛、下过井……可日子却一直没有富裕过!
  2018年8月,车鸣峪乡试种黑木耳成功。2019年,中阳县为了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出台多项优惠奖补政策,对新建的黑木耳大棚、基地等均予以一定比例奖补扶持,另外还聘请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常明昌食用菌团队指导木耳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在政策的带动下,闫爱生加入种植木耳的队伍,多方筹措资金,投资90万元平整了21.5亩土地,建起了20个大棚,向当地的菌棒公司赊了40万棒菌棒,到年底一算账,纯利润有30万元,闫爱生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一片小木耳,长出“致富花”。尝到甜头的闫爱生雄心勃勃,准备今年扩大种植规模,从20个大棚扩大到70个,同时,他还给村里写报告,准备成立合作社,让村里的近百名富余劳动力以工入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故事2【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来的新生活
  仲夏的傍晚,微风凉爽。在壶关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福馨小区文化活动广场上,休闲纳凉的居民逐渐多了起来,路灯下很多人跳起了广场舞。
  “真没想到啊,这辈子能从穷山沟里搬出来,还住上水、电、暖齐全的新楼房,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真像做梦啊。”提起生活的变化,正在散步的搬迁户赵万生和记者感叹着。
  70多岁的赵万生,原来住在太行山里的梯脑山村,眼见着村里从十几户人家变成了两户人家。“小孩要上学,年轻人要打工、娶媳妇。这十来年,陆陆续续,村里的人都搬到了山外。”赵万生说。
  从穷山沟里搬出来是赵万生的迫切愿望。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他的梦想成了现实。
  耕地权益不变,退耕还林补偿不变,农村医保养老不变……2019年6月,梯脑山村全村人搬离自然条件恶劣的穷山沟,赵万生和老伴儿告别走风漏气的石屋,住进了县城的福馨小区。
  现在,赵万生老两口每年除了搬迁后续生活保障8000元,还有两人低保金6000余元、产业分红2000余元、养老金约3000元、各种福利2000元。赵万生高兴地说:“新小区内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不出小区,我就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日子过得很舒心。”
  故事3【技能培训】
  从贫困户到总经理
  从贫困户到“金牌月嫂”,再到有了自己的家政公司,一路走来,许艳平目标越来越高,步子越迈越大。
  许艳平是临县招贤镇段家塔村人,结婚后,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到来,原本紧巴的日子越发拮据。为了生活,她卖过水果、做过保洁,打过数不清的零工,但还是入不敷出,后来为供两个孩子上学甚至欠下了外债。
  正当许艳平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2016年4月28日,她参加了临县白文职业技能学校免费举办的“吕梁山护工”培训班,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加上10天的实际操作训练后,她在太原当上了月嫂,拿到了第一份工资3000元。以前做保洁,一个月1500元,现在一下挣了原来的两倍,许艳平高兴得无法形容。
  “婴儿的每一次哭闹都是他们的肢体语言,这些看似琐碎,但必须要弄懂,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许艳平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婴儿护理技巧。她的善良厚道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也被口口相传,得到越来越多雇主的信任和肯定。
  2018年5月,许艳平注册成立了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在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的同时,还为城市家庭提供护理、清洁、婚庆等服务,成功解决了100多户脱贫户的就业难题。“我要打造吕梁一流家政服务公司,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谈到未来,许艳平满是干劲。(李全宏)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沧桑巨变 巡礼三晋·脱贫攻坚篇】脱贫攻坚 山西交出优秀答卷)

相关推荐